当前位置:培训辅导

艺术点亮星光,爱心传递温暖

  艺术点亮星光,爱心传递温暖—— “幸福艺+1”公益市集助力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

  4月12日至13日,一场以“艺术+公益”为主题的“幸福艺+1关爱孤独症公益市集”在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龙盛国际商业广场温暖启幕。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主办,颛桥镇妇女联合会、颛桥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颛桥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协办,精中公益、龙盛国际商业广场联合承办,近200组亲子家庭化身“爱心使者”,用童真与创意搭建起一座连接孤独症儿童与社会的桥梁。

  “幸福艺+1关爱孤独症”专项公益基金于2024年在上海市妇联的指导下,由上海市儿童基金会正式成立,通过爱心募款、公益市集、公益课堂、艺术疗愈包,公益画展等一系列活动,呼吁社会关爱孤独症儿童,为他们提供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生活环境。该项目以艺术为纽带,让公众走近孤独症群体,用理解与行动诠释“接纳”与“融合”的深意。颛桥镇妇女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搭建了参与公益的桥梁,更通过亲子家庭的共同参与,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现场义卖所得善款全部捐赠至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专项用于关爱孤独症儿童计划。

  幸福融合:用艺术的微光点亮希望的星空

  在市集现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作、一件件精致的手作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他们惊㤉于这些作品竟然出自孤独症儿童之手,或奔放热烈,或细腻精巧。画作旁,由“幸福艺+1”项目方特别设计的 “关于孤独症的十万个为什么?” 易拉宝格外醒目,以第一人称,简明地为大众科普了孤独症儿童的世界,配以可爱的漫画向公众传递着孤独症的核心信息:他们与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同;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平等的尊重与包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市集的另一侧,孩子们化身“小小掌柜”,将儿时珍藏的玩具、绘本和手工艺品摆满摊位。市民们穿梭于摊位间,或挑选心仪物品,或与”小掌柜们”讨价还价,欢声笑语中流淌着暖意。旧物找到了新归宿,而孩子们也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一位小摊主兴奋地分享:“我今天第一次当‘老板’,学会了卖一送一,还交到了新朋友!”

  两天的市集累计吸引超过1500人次参与,市民们不仅慷慨解囊,更在互动中深化了对孤独症的理解。许多家庭在参与后表示:“原来关爱孤独症不只是捐款,更是一个微笑、一次倾听,或者一句‘我懂你’。”

  打破误解:让融合成为社会的底色

  我国孤独症人群已超1000万,其中0-14岁儿童约200万,且每年新增16万。然而,社会认知的不足、教育资源的短缺,仍让许多家庭在孤独中艰难前行。

  这场市集如同一粒种子,播撒下理解与接纳的萌芽。当市民们驻足观看易拉宝上的科普内容,当孩子们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义卖品,当孤独症学员的手工作品被当作艺术珍宝佩戴在陌生人的胸前,无数微小的行动正汇聚成改变的力量。正如“幸福艺+1”的宗旨所言:公益不仅是奉献爱心,更是传递快乐与希望,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包容的土壤中自由生长。

  关爱未央:公益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

  活动中,幸福艺+1公益项目发起人陈滢郦女士亲手为每位参与义卖的小摊主颁发了意义非同凡响的公益证书,证书虽薄,承载着的善意却是沉甸甸的。陈女士说:“我们希望通过艺术与公益的结合,让公众看到孤独症群体的潜能,也让每个参与者感受到‘给予’的幸福感,这就是‘幸福艺+1’的核心理念——融合。”

  “一个家庭帮助另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帮助另一个孩子”—— 融合的理念、纯粹的善意,将随着善款流向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课程与家庭支持计划,延续为更长久的温暖。

  龙盛国际商业广场负责人表示:“公益不应是‘一年一度’的仪式,而应成为‘时时可为’的生活方式。”未来,“幸福艺+1”计划联合更多力量,将艺术疗愈、公益课堂等活动常态化,让关爱渗透日常。

  写在最后:消除偏见拥抱璀璨星光

  星星的孩子或许沉默,但他们的世界同样星光璀璨。这场市集告诉我们:消除偏见,不需要宏大的口号,只需多一点走近的勇气、多一份倾听的耐心。当社会愿意摘下“异样”的标签,用平等与真诚拥抱差异,融合便不再是一个愿景,而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现实。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