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校

港城大科技赋能教育环境改善 助力湖南两所乡村学校实现无电降温

  由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倡导及主导、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创新驱动可持续未来:先导计划(FIRST)”,已启动首次技术试点落地。该项目联合创冷科技、繁荫堂、旭柔计划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荫凉益夏”可持续减碳行动,于10月11日走进湖南郴州桂阳县苦志育才公益学校,推动绿色科技在乡村校园等资源受限地区的实际应用。此次行动应用无电制冷技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维度支援,并得到腾讯公益基金鼎力支持。

  FIRST项目由港城大主导,专注于应对资源受限地区面临的环境挑战,目前已入选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简称“科学十年”,英文IDSSD)》,致力于构建“可负担、可推广、可持续”的绿色技术体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与资源问题。

PR_photo_01.jpg

  无电制冷技术,破解校园能源不稳定难题

  位于郴州山区的苦志育才公益学校地处湿热地带,夏季高温频发。该校教学楼建筑老旧,电力供应不稳定,缺乏系统性降温设施。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荫凉益夏”行动以校园为场景切入,为当地学生提供切实可行性的环境改善与支持方案。

  创冷科技作为港城大旗舰创新创业计划HK Tech 300培育的科技初创企业,专注于自主研发适用于基础设施有限、能源供应不稳定地区的无电制冷技术。该技术具备无需电力、零碳排放、持续降温的特点,可通过涂层、膜材、卷材等多种形式,灵活应用于既有建筑外表面。

  “在高温天气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资源有限的地区正是绿色技术最应落地的地方。”创冷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港城大商学院特约教授朱毅豪教授表示,“一项技术是否真正有价值,不在于其在理想条件下的表现,而在于其是否能跨越门槛、稳定发挥作用。”

  港城大FIRST项目首站落地,验证关键技术能效

  此次项目是港城大FIRST项目的首次技术试点落地。港城大能源及环境学院副院长(国际事务及拓展)、FIRST项目负责人、创冷科技联合创始人曹之胤教授表示:“以苦志育才学校为起点,我们希望验证的不只是技术本身,更是一个跨学科、跨机构、可协作的绿色科技路径。”据介绍,FIRST项目涵盖四项核心创新技术:无电制冷、印刷式太阳能薄膜、生物质能源转化与人力驱动净水系统。此次落地的是其中一项核心技术——无电制冷技术,由创冷科技主导推进应用落地。

PR_photo_02.jpg

  早在今年7月,创冷科技已完成该校教学楼屋面的首轮改造,免费铺设了830m2的无电制冷卷材。实测数据显示,改造后的屋顶表面温度最高下降21.6°C,室内温度可降低至8.3°C,在无空调、易停电的条件下,显著提升教学空间的热舒适性。

  香港高校青年参与教学实践,气候教育走入乡村课堂

  此次行动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气候教育支持。由曹之胤教授带领的港城大团队共同走进课堂,与学生围绕“气候与生活”主题展开互动教学。多位港城大本科生自主编排授课内容,围绕气候变化与健康、环境、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水资源、高温反应等日常现象,建立气候意识。

  课堂之外,团队还现场演示了无电制冷涂料在教学楼墙体的应用。学生们亲手参与了涂刷过程,直观感受到涂层带来的表面温差变化。这一实践环节将绿色科技从抽象概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体验,也增强了学生们对绿色科技应用便捷性和实效性的理解。

PR_photo_03.jpg

  多维支持:教育、健康、心理同步展开

  除降温改造与课堂互动,本次“荫凉益夏”行动还涵盖了教育、健康、心理等多个维度的校园关怀。活动当天,团队还与校方深入走访多户学生家庭,送上生活物资,并了解其在抚养与照护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后续提供更精准的社区支持建立基础。

  在教育支持方面,繁荫堂与旭柔计划向学校捐赠了全年教辅资料与儿童书籍,丰富了学生阅读资源;在健康关怀层面,行动为全校女生准备了专属卫生用品包并开展生理卫生教育;同时,项目还引入教师心理支持项目,并向学校提供运营经费与激励奖金支持。“公益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繁荫堂秘书长刘安奇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陪伴和滋养,让孩子们拥有跨越困境的勇气和能力。”

  活动现场,创冷科技、港城大、繁荫堂与旭柔计划等多方代表向学校递交合作牌匾,标志着“荫凉益夏”行动从阶段性项目迈向长期、多元的生态共建。

  从首个试点出发,构建开放可持续的绿色技术生态

  “无电制冷技术的落地,不仅是对教学环境的改善,更为资源有限地区提供了一种无需能源依赖的可持续替代方案。”朱毅豪教授指出,“这是技术普惠的起点,真正的创新不应只服务于理想条件,而要能被需要它的地方接受、使用、受益。”

  以苦志育才公益学校为起点,曹之胤教授也对FIRST项目的未来有了更深远的思考。他表示,能真正走进资源受限场景的技术,不只是要足够先进,更要可靠、便捷、可复制。“我们希望携手更多来自科研、产业与社会实践的伙伴,共同构建一个开放、有韧性的技术生态,让更多被忽视的地区,也能共享技术带来的尊严与便利。”

  据了解,“荫凉益夏”可持续减碳行动的第十站,已于近期落地湖南省汨罗市任弼时红军学校。作为一所传承红军精神的乡村中学,此站行动融合了科技赋能、气候教育与公益支持,进一步探索“科技向善”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结合路径。创冷科技为该校教学楼公益铺设668m2无电制冷卷材,实测屋面外表面最高降温达32.8°C,为师生营造出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空间。

  截至目前,“荫凉益夏”行动已覆盖海内外9座城市和社区,创冷科技无电制冷产品在公益场景下累计应用面积达8,625 m2,预计年减碳931,500千克。行动仍在持续推进中,未来也将进一步拓展落地网络,探索绿色技术在更多气候脆弱区域的普惠路径。

  香港城市大学始终致力于通过前沿科研与创新实践应对全球性挑战。FIRST项目的推进,充分体现了大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战略布局与科研实力。作为项目的坚强后盾,港城大不仅提供了跨学科的研究支持,还通过HK Tech 300等大型创新创业计划,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应用,培育了如创冷科技等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初创企业。大学将继续发挥其在科研、人才与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为构建可持续的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

  关于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是世界级教学与研究的创新枢纽,设有生物医学院、商学院、计算学院、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理学院、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创意媒体学院、能源及环境学院、法律学院和周亦卿研究生院共11个学院,以及下设的29个学系。港城大位列全球大学第63名、亚洲大学第7名、连续两年荣膺全球最国际化大学第1名;并再度入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所公布全球顶尖100所获颁最多美国专利的大学,是连续九年全港排名第一。

  港城大位于香港的中心地带,以创新精神专注于研究及专业教育两大领域,致力为全球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推动有益社会的转变。有关港城大的更多信息,请浏览:www.cityu.edu.hk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