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如何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在云南大理,团团打造校外阵地,让孩子们感受不一样的“少先队”。
这个假期,团团帮你带孩子!
神兽归巢,
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寒假
与自己繁重工作之间的矛盾
成为许多青年父母头疼的问题
别担心
和团团一起愉快度过“双减”后的第一个假期
1月15日,第一批寒假活动攻略在团云南省大理市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春大理”推出。由团大理州委、团大理市委、大理市文明办、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组织部主办,这些活动,不仅深受家长欢迎,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纷纷报名认领课时,担任志愿者老师。
都有哪些活动?
01“洱海保护小小讲解员”
“洱海保护小小讲解员” 是团大理市委每年寒暑假开展的品牌项目,今年是第8期。这个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生态环保知识,培养志愿服务精神”为主旨的项目,2018年被评为全国“四个一百”先进典型。目前有157名中小学生担任过讲解员,他们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6岁。
02“小青伴”爱心托管项目
“你且安心上班,孩子交给‘小青伴’!”
最打动家长心、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小青伴”爱心托管项目,每天5个小时,分为上午班和下午班,课程内容包括文体锻炼、读书赏析、益智游戏、科普教育、作业辅导等。项目特别强调:“医护人员、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农民工的子女和留守儿童等优先考虑。”
大理大学团委还招募了120名在校大学生,与下关三小、北附墨弦实验小学结对,以线上方式开展“一起运动迎冬奥”“一起云阅读”等活动;
大理爱尔眼科医院为孩子们准备了“小小追梦人”学生职业体验活动。
“我们还在继续策划一些项目,帮助家长解决假期带娃难的问题。”团大理市委兼职副书记钱莉说。
首家“校外少工委”让少先队活动走出校门
飞扬舞蹈学校少工委是大理州的第一个校外少工委,自2018年成立以来,便展示出少先队工作的活力。
飞扬舞蹈学校少工委有校外辅导员50多名、少先队员3000名。校外少工委结合自身特色创新开展队日、队会等活动,让少先队员在校外也能参加少先队活动。
如把每年的10月定为爱国教育月,开展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艺术主题教育活动;
把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白剧、白族大本曲、白族霸王鞭、白族三弦演奏4项白族“非遗”项目列为长期教学课程,建成白族“非遗”传承课堂,走进60余所小学、幼儿园,开展“非遗进校园”公益课后服务,培训学生4万余人。
2021年7月,飞扬舞蹈学校校外少工委历时半年编创的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情景剧《心中的榜样》公演。50余名校外辅导员和300多名少先队员将洱海保护管理员、脱贫攻坚队员、抗疫情医务人员、非遗传承人、支教老师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故事,以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方式呈现在舞台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校外少工委不仅为城市的孩子带来快乐,也在公益支教中,让山村的留守儿童受益。
飞扬舞蹈学校年轻教师王雪第一次去支教的学校是大理巍山县民革小学,那里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孩子和老师对舞蹈非常渴望。结束支教那天,一名教师对王雪说:“千万不要放弃我们,我们想跳舞!”“那一刻,坚定了我要继续支教的决心。”王雪说。
“青年之家”让大理的青少年活动阵地不断扩大
一段时间以来,位于大理古城的无同书院青年之家人气较旺。年轻人参加完“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后,可以兑换咖啡优惠券、领取大理共青团文创帆布袋。无同书院青年之家开展的“团团送你冬天的第一杯咖啡”学习社活动,吸引了不少团员和青年。
在团大理市委鼓励引导各青年之家开展创新活动的制度下,万花社区的大本曲传唱、法阳律所的“小小法官”职业体验等青年之家特色活动,在青少年中越来越有影响力。
“全民倾情护洱海·志愿服务守乡愁”“一小时公益”“成长指南针”“燕归巢返乡社会实践”等团办项目,也越来越受到青年的欢迎。
钱莉介绍,青少年校外阵地扩容,不仅助力“减负提质”,打造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良好“生态圈”,也使不少青年在这个“团团朋友圈”中获益。
大理喜洲蓝续扎染工作室成立团支部后,员工参加了大理州“创业脱贫好青年”培训,前往上海交大交流学习。
95后大理喜洲白族青年杨冬儿,从美国和澳大利亚留学回到大理后,组建了“洪荒动漫”创作团队,将大理苍山洱海风景、白族民间文化,用本土原创漫画、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他们创作的《苍山小册子》第一册漫画单行本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各大漫画平台的全网阅读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入选2020年中宣部“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洪荒动漫”两次参加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苍山小册子》及其周边产品吸引了不少读者,团队创作的《大理家风》漫画,成为大理创卫城市宣传画。
“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治标不治本,熬夜点外卖小心堵住血管!
女教师穿2.8万貂绒大衣,被家长举报,老师的话让对方无地自容
“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你又有什么计划?看看这些岛城学校的寒假“新玩法”。
被记录在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学生以后找工作的时候就有了“软肋”,家长不可轻易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