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场

教育的“黎明” “附”有诗书气“自华”姚训琪

  姚训琪: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7月出生,2017年7月始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曾任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被教育部聘为现行全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生活》教材的编写者,先后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引子】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17年7月4日,广东教育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南师大附中”)易帅,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姚训琪即将履新华南师大附中校长。

  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一是因为华南师大附中乃广东顶级名校,其一举一动本就引人关注,更何况是学校易帅这样的大事件;二是因为新任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姚训琪是正宗的思政学科出身,又只有43岁,在广东中学校长队伍相对老化的背景下,自然就显得非常醒目了;三是因为姚训琪原来给媒体和社会的印象就是身材高挑、相貌俊朗和仪表堂堂,被称为教育界的“黎明”,当然就会受到媒体和粉丝们的格外关爱和持久祝福了。

  “让人铭记的永远只有那些真正的领袖,而领袖则与年龄无关。”成果或者业绩与年龄不一定呈正相关,教育史上真正的领袖——教育家们,其教育成果大多都产生于年轻的时候。如:

  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从事讲学活动四十余载,但他许多重要的教育主张却是在30多岁时形成的;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代巨人”的陶行知,也是在40多岁便有了许多重要建树;被认定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学说奠基者的苏格拉底在30多岁就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思想,不到40岁就已成为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著作被誉为“学校生活的大百科全书”的苏霍姆林斯基,去世时也不过52岁;……

  与他们相比,姚训琪还算不上年轻,应该正值年富力强、堪当大任之时。不过,姚训琪的上任,还是给广东教育吹来一股爽朗、畅快和怡人的夏日凉风,唱响了一首青春、嘹亮的歌。

  二十世纪初中国革命的播火者李大钊说过:“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这是对青年的讴歌,更是对青年领袖们的唤醒!

  2017年7月26日,姚训琪履新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后首次与媒体见面。见面会上,姚训琪表示,今后华南师大附中要努力践行好“三个教育”:一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根,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枝,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果;二是特色教育。在多样化方面,让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在特色化方面,要实施精品化策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三是一流的教育。通过培育一流的老师、培植一流的课程、培附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来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

  “青年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

  可以说,“三个教育”体现了姚训琪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华南师大附中教育发展的极高定向。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即将到达耳顺之年的我们来说,姚训琪这个年龄段的校长还属于“后浪”。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著名电影演员何冰老师开始了他那惊起一滩鸥鹭的演讲: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应该看看你们,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

  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2018年8月22日,虽然我“南漂”已近6年了,但“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思乡之情仍挥之不去。偶然之间,应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之邀,参加了广东省教研院拟办附属实验学校的论证会,惊喜同时应邀参加的就有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姚训琪,还有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黄建伟和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院长蔡晓冰等一众省城教育名人。

  “出众才能服众。”

  我原以为,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应该有点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样子,没想到,姚训琪留给我的除了高海拔、高颜值和高水平外,就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出色的领导教养和精湛的学术素养。

  特别是他对新接管一所或几所老学校,所需要做的前期调研、政策支持的可能性分析与教育改革的前景性分析、成果预期等发言,让我刮目相看、信服有加、记忆尤深。

  “领导,就是有能力使他的下属信服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控制他们。”

  控制下属的领导,即“权力型”领导;使下属信服的领导,则可称为“权威型”领导。

  在当下,通过“层层加码”“极限施压”使师生心理处于崩溃边缘的“权力型”领导已不再是个例的情况下,我们呼唤更多的领导者成为“权威型”领导。

  当代教育名家、著名校长李希贵曾写过一篇文章——《学校转型:从管理走向领导》,他认为“校长转身,学校才会转型”。

  短暂的相处,我便坚定地认为,姚训琪乃是一位“权威型”的青年领袖。正如90后新青Donne说过:“权威型领袖是一个拥有影响力的人,他能够带出爱、谦卑、饶恕和恩典,他的生命、生活以及工作拥有美好的见证,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榜样,一个组织会因为有这样的人而被祝福!”

  【印象】

  “一日看尽长安花,他是一名朝气蓬勃的校长。”

  朝气就是正气,正向与正能量之气。

  能不能真正落实(而不是口头上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校长的第一政治标准。姚训琪在广东实验中学分管德育工作期间,就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美德共同体”工作理念,凝练“价值导构,内生发展”的德育特色机制,创新德育校本系列课程,成为学校获评“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特别温文尔雅,印象中没见他发过脾气”是华南师大附中和广东实验中学的师生、家长对他的评价,那是因为“自古君子行正气”,作为谦谦君子的姚训琪理当如此。

  朝气就是生气,生长与生命力之气。

  运动是孩子的天性,喜欢运动的孩子一般都会让人感受到其生长甚至野蛮生长的气息。孩子当然喜欢爱运动的校长和老师,这样的校长和老师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空气的畅快和开心。

  在一个视频中,我注意到一个小场景:姚训琪在活动课期间来到班级,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一道去打篮球,好不好?”于是,篮球场上,出现姚训琪骄健的步法、青春的身影、纯熟的球技,伴随着不断投篮命中后学生的惊诧声,那绝对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姚训琪认为,现代教学,除了“教为中心”要向“学为中心”转向,还要向多媒体和多资源的学习方式转向,更要向在良好师生“关系场”下学习转向。

  朝气就是意气,意概与意志力之气。

  在广州教育深入推进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姚训琪认为,华南师大附中必须承担好三种角色。一是优质公办学位的供给者。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优质教育来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传统,开展“轻负担、重素养、高质量”的积极探索;三是领军人才培养的示范者。在减负的同时,强化培优,在中学阶段就为领军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做好衔接。

  这是新时代姚训琪和他带领的华附人应有的志向与气概、担当与情怀。

  “一寸光阴不可轻,他是一名的敬业尽责的校长。”

  姚训琪除了担任华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校长的职务外,同时他还是广东省政协委员,需要履行委员的责任和义务。他从一名顶级名校校长的视角,积极关注普通人的民生问题和所有人的教育问题,积极为广东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尽职尽责、献计献策。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热爱。”

  当广州房价上涨过快时,他呼吁认真贯彻“房住不炒”的理念,控制房价,以增强民生的幸福感和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

  针对广东青少年体质健康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他从民族复兴大业和人全面发展的角度,呼吁广东率先逐步实施高考必考体育的政策。

  姚训琪提出的不少很有见地的建议,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人能承担着多大的责任,就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一片冰心在玉壶,他是一名豁然敞亮的校长。”

  2020年7月23日,广东省高考成绩发布。数据显示,华南师大附中这一届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有6名学生的高考成绩进入全省理科前50名、文科前20名。

  掐指一算,不知不觉间,姚训琪来华南师大附中工作时间已满三年,这一年的高考成绩,无疑是对其工作业绩的重要考量,一定备受关注。但高考成绩揭晓后,姚训琪没有在朋友圈内立即宣传其校的高考成绩,而是发了一张干干净净、蓝天白云、神清气爽的学校照片。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我想,姚训琪是不想给社会传播一种冷冰冰、只有分数的信息,而是想通过“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呈现出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具有现代美感的学堂境界。

  “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也许是由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出来的。”

  几年过去了,我已经不记得华南师大附中那一年的高考情况,但那张唯美的照片,却在我的记忆深处闪烁着光芒。

  【探索】

  “华附桃李满天下,洗砚池边再种花。”

  2021年12月28日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的前两天,姚训琪作客网络直播间,和广州以及全国的市民畅谈了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和亲子陪伴等当下教育热点话题。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新快报记者林钢威等人,当场就对姚训琪的发言赞不绝口。

  教育的源头是家庭,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从家庭里折射出来,学校复杂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当一些学校才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并似乎感到力不从心、难有作为的时候,姚训琪已经注意推动和促进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高质量越来越离不开在学校引领下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通俗一点讲,就是:要求高、关系优、满足需求能力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发展”——这个“人”和“家庭”的基本权利。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新平认为:“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以改革促发展’、基于‘缺陷改进型思维’的‘改革模式’,还是‘因发展谋改革’、彰显‘欣赏探究型思维’的‘发展模式’,都可以视之为积极的教育变革方略。其中,‘发展模式’要求更加精准地聚焦和始终追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秀恩爱’,更要‘做榜样’。”

  姚训琪说:“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要营造两个的良好氛围,一是良好的家庭关系氛围,父母之间关系要融洽,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前‘秀恩爱’;二是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姚训琪举例说:“所有家长都关注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手机,你千万不要说让孩子不玩手机,你自己在那玩手机,那你所有的道理、要求在孩子心目中是不可接受的。”

  姚训琪认为,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重要的他人”,从最开始是父母、小学阶段是老师、后来是同伴,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的他人”角色中,排序不断下降,所以,榜样的力量当然是越早树立越好。

  “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朝夕相处,要让孩子的‘黄金时间’凝固成美好记忆。”

  姚训琪认为,家庭教育中“高质量陪伴”不只是体现在陪孩子做作业,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在人格、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他提了三个建议:“第一,能够回家的时候,别磨蹭;第二,珍惜和孩子的晚餐时间,晚餐后留出固定时间聊最近进展;第三,在孩子生日等重要人生时刻,要准备小礼物为他带来惊喜。”

  “青春是人生之花,青春期却是一种不理智的狂热。”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管?姚训琪认为家长要做好四件事:“第一,睁开眼。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并且夸出来,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和表扬;第二,打开耳。学会倾听,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成年人来看待,孩子可以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机会;第三,管住嘴。如果 10 分钟时间,妈妈说的话占了 60%,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如果超过 90%,可能家长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了;第四,迈开腿。当孩子面临的困惑得不到帮助征求家长意见时,家长要提供‘脚手架’帮助他。”

  “把儿子当女婿来培养,把女儿当儿媳来培养。”

  姚训琪提出,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把儿子当女婿来培养,把女儿当儿媳来培养,不要老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难看出,像姚训琪这样的“学生喜爱、教师喜欢、家长喜悦的现代校长”、“年轻、阳光、亲和、大度、沉稳、敢担当、知进退、有修为、聪明睿达、治校有方而又能敦睦社交的青年领袖”,才有和谐的学校关系和融洽的“家校社”关系,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高质量发展。

  “‘附’有诗书气自华,最是教育能致远。”

  2022年1月11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傅湘龙、副院长李海东和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等领导专家来华南师大附中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的调研。

  “有观念,才有理念;有理念,才有信念。”

  在这次调研会上,姚训琪系统介绍了华南师大附中以建设“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为契机,进行了“自华教育”理念创新与体系构建:包括“自华教育”的理论框架、“自华教育”的育人理念、“自华五育”课程体系和“协同共进”的治理体系等。

  “真理在人那里获得生命力并且展现出来。”

  关于“自华教育”,姚训琪是一语中的:“‘自华教育’的核心是‘三自’——自我赋能、自主成长、自觉兴华。其中自我赋能是育人动力,自主成长是育人路径,自觉兴华是育人目的。”

  从华附之“华”到中华之“华”,体现了姚训琪和华附师生的远大志向和历史使命。

  姚训琪还说:“在实践中,华南师大附中构建的‘自华五育’课程体系为——激励型德育课程:指向‘担当志远,自主发展’核心素养;思维型智育课程:构建‘求真致知,自主高效’品质课堂;兴趣型体育课程:培育‘自信坚毅,自觉锻炼’的时代素质;品质型美育课程:构建‘创新尚美,自然塑造’的特色课程;体验型劳育课程:创设‘实践探索,自力更生’的成长平台。”

  这些构建,进一步加强了“自华教育”来“自”根部的“自”的力量!

  广东省教研院院长傅湘龙说:“华南师大附中是全省基础教育的标杆,‘自华教育’理念展示了华附的精气神,是华附的‘灵魂’,解决了华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和‘怎么去’的根本问题。”

  “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不想掩饰,我是很喜欢“自华教育”这种表达和意境的。

  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一名研究者,我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喜欢按照“假定性模式”,从老子所言“本一”入手,做一些探讨。

  如果“自”假定为“自己”,本指每一个生命个体,那么,从“自”到“自我”,“自”便有了生命的主体意识;从“自我”到“自我觉醒”、乃至到“自强不息”,就更是有了一种主人翁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如果“华”假定为“华彩”,本指美丽而有光彩,那么,从“华”到“华附”,“华”便有了根、有了土壤和有了载体;因为有了“华附”,“华”才能通“花”,才能呈现繁花似锦却各有不同的美好景象,隐喻“华附”培养了大批“希望之葩”。

  由此,就可以从“假定性模式”出发,通过“自定义”的视角,给“自华教育”一个简单而不一定正确和全面的描述:“‘自华教育’是自‘华附’土壤里长出、追求生命主体自由幸福和自我实现、呈现多彩而有个性特征的教育。”

  “一切假定性模式都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常青。”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校本解读的持续,“自华教育”的外延和内涵会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刚说:“我认定的一个理念是:每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应该有品牌意识,没有品牌意识的企业不可能做行业风向标,更不可能成为所在行业的常青树。”

  毫无疑问,“自华教育”的提出,标志着作为广东顶级名校的华南师大附中,在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品牌意识。

  【后记】

  “相逢一见太匆匆,城内杜鹃几度红。”

  从2018年8月与姚训琪匆匆一见,不觉已4年有余。虽然分居在高铁只要半小时车程的两个一线城市,但感叹时代的进步、交通的便捷,似乎并没有给众生增加见面的机会。好在4年多来,我俩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微信上联系、分享、交流和对教育问题的探讨。

  “时间在不同的空间流逝,关注在不同的时间来临,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我永远都为你祝福。”

  写关于姚训琪的评论时,不知怎的,就心生一念,不妨去访谈一些我的老师、学生、徒弟、领导、同事、朋友和我的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等,听听他们对姚训琪和华南师大附中的看法和印象。

  著名学者成尚荣说:“广州城里大学的水平本来就比较高,华南师大附中还跨区域地引入清华大学‘大中衔接特色课程’和北京大学‘博雅学科课程’作为必选性校本课程,具有超越性价值、增值性价值和包容性价值等特点,应该切合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的趋势。”

  深圳大学研究生王馨说:“华南师大附中设立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华附大师讲坛’,邀请了诸如数学大师丘成桐、暨南大学副教授苏炳添、广州美术学院‘冰墩墩’设计团队教授曹雪等学界‘大咖’来到学校开讲座,让社会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一定会很受学生欢迎。”

  广东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黄为民说:“华南师大附中厚重质朴中透露出‘贵’气,简约干净中惊艳着时光。姚训琪校长也是我们广东省教育学会的副会长,为人低调、谦虚、儒雅又充满热情,在我眼里,他不仅是一所名校的大校长,而且是一名拥有大学问的大教授。”

  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局长吴秀枝说:“我觉得姚训琪校长的确挺厉害,70后接一个顶级名校,除了要传承,还要创新,更要出成绩。如果没有才能、担当和情怀,是撑不起华南师大附中的。这么多年,华附还通过加强集团化办学,让同行的学校共同优秀。”

  广州市《学校品牌管理》杂志总编王永江说:“近年来,姚训琪校长有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用美好培育多彩多姿的金童玉女’,使得华师附中的百年品牌更加年轻帅气、沉着大气!”

  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教研员姚铁龙说:“华南师大附中是一所名校,数学特别厉害,有不少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学生选择了华附,也就选择了与优秀同行,更选择了让优秀成为习惯。”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中学校长刘益清说:“我校一名老师的小孩是华南师大附中的学生,作为游泳特长生,多次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了世界性游泳比赛并获奖。对于姚校长,他作为家长听过姚校长的讲话,他认为这个校长务实、低调、有水平,年轻有为,家长、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珠海市金湾区平沙第三中学校长李映雄说:“华南师大附中通过各种特色的社团课程和多元评价,让学生找到平凡的快乐,实现不平凡的成长,成为不平凡的平凡大众。”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水滔滔前后浪。”

  写关于姚训琪这样青年领袖的评论,尽管有点舍不得停笔,但凡事都有说再见的时候,行文即将结束之际,何冰老师那充满磁性的演讲,又在我的耳边再度响起:

  向姚校的专业态度致敬!

  姚校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

  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

  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

  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姚校把自己对教育的热爱,

  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师生分享快乐的事业。

  向姚校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

  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

  向姚校的大气致敬!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如果姚校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

  那么,

  奔涌吧!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作者】

  【郭其俊】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教科院及附属学校党委书记,知名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曾任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等职,是全国中小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深圳市首位“百万年薪”公立高中校长和公立教科院院长,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国重点推介的高中校长,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名点评传第一人。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