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彭家坊小学,大学生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做老鹰抓小鸡游戏。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学校,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的留守儿童正在上户外劳动课。资料图片
2022年9月开学季,四川省达州市高新区幺塘乡的留守儿童拿到了新课本。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编者按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43.6万名。“在家无人管,外出不放心”已成为留守儿童家庭的现实困境。如何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针对这一问题,劳务输出大县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校舍、场地、师资等资源和学生相对集中的优势条件,创建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实现了对留守儿童全学期、全时段的关爱服务,也推动了乡村教育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月,川东北达州市宣汉县的油菜花从河坝开到了山顶,把巴山岭谷渲染成了一片金黄。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清溪镇清坪中心校九年级的符伶俐与8位同学,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书法教室里练字。此刻,符伶俐的妹妹在隔壁教室里与伙伴们一起剪纸。
清坪中心校是一所小而美的学校,前有中河,背靠青山,“普九”达标建设的教室、宿舍、食堂等足够数百名孩子使用。因乡镇撤并、交通不便,学生流失现象严重,现在仅有161名学生,其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86%。校长叶青想了很多办法,四处“化缘”,将小球场铺上了塑胶和人工草坪,校园各处挂上了名家和学生的书法作品。他说:“现在留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应该是家庭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批!”
以往,清坪中心校的学生平时可住校,节假日回家。自学校去年开办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后,符伶俐姐妹便把“家”安在了这里。
符伶俐说,以前周末回家,家里只有爷爷奶奶。除了煮饭外,就是熬夜看电视、玩手机,作业也往往完不成。现在的周末假日只用交纳一点生活费,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与小伙伴们一起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
“以前我想着能读完初中就不错,现在想努力考上好高中。”过去理科成绩不理想的符伶俐,如今已赶了上来,还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符伶俐姐妹一样,清坪中心校有65位留守孩子选择周末假日寄宿学校。
叶青说:“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搞周末假日寄宿学校,不但能让外出务工群众放心,还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提升学习质量,得到很好的照顾和保护。学生和家长反馈都很好,生源保住了,今年比去年还增加了6名学生。”周末假日寄宿学校,正给宣汉农村教育带来新的希望。
解决留守儿童照管问题的乡村探索
回忆起创建“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的初衷,宣汉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宣汉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张宗昭有颇多感慨。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132万户籍人口中常年有28万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约2.75万人。守护好、教育好留守儿童,一直是宣汉县各级党政和各部门努力为之的大事。
2021年年初,宣汉县关工委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对长效解决乡村留守儿童无人管问题展开探索。
县关工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祖辈年事已高无力照顾,不少留守儿童孤身一人,学业失教、生活失管、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的“五失”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外出农民工最为担忧的事情,也成为影响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大制约因素。
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有多高?记者随机走访的几所学校给出了答案:三河学校在校生532人,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317人;清溪镇宏文学校,1320名学生,双亲在外学生446人;清坪中心校,161名学生,双亲在外学生138人;普光镇柳池中心校,361名学生,双亲在外学生192人;普光学校,1584名学生,双亲在外学生342人……
关工委在调研中还发现,难以跟随父母迁徙的农村留守儿童,因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其去向又分为多种: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进入了城市的私立学校,长期在学校住宿,家庭支出较大;一部分流向城镇或县城学校,由祖辈或者亲戚买房或租房专门照料;现在留在农村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多数家庭是无力或无人照料,可谓最困难、最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
清溪镇宏文学校九年级学生肖艳,为记者讲述起自己的经历。她的老家原本在大山里,家里咬牙在清溪镇上买了房,为了供养她和上大学的哥哥,父母双双赴上海打工。从八年级起,肖艳便开始了“小鬼当家”的日子:熬夜晚起、吃不上饭、通宵耍手机、夜里惊醒……这些都时刻困扰着她。
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张宗昭曾带队到一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的地方调研,希望能借“他山之石”。可他发现,那些地方都是依托社区(村)阵地,需要新铺摊子,新找人员,孩子回家后再集中到一个地方开展2至3小时的活动。经费投入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照时间短,回家后的留守儿童也很难集中,儿童的需求并没有得到解决,周末及节假日同样面临各种风险。而且这些项目大多是临时性的,作用有限,缺乏持续性,不能根本解决留守儿童的困境。张宗昭走访的社区及乡镇干部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们这里是山区,一个村的面积都很大,学生回家后再把他们集中起来,十分困难。同时基层也缺乏阵地,哪里去找场地?也很难找到合适的陪伴辅导老师呢。”
此时,一所学校的一项探索吸引了张宗昭的注意。
宣汉县三河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所马路边的学校距离县城11公里,过去有上千名学生。因交通改善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学生陆续流失,高峰时一年有上百名学生流失。为打好生源“保卫战”,三河学校想尽了办法,最终推出了周末假日免费寄宿制度。寄宿的对象是在校学生,所谓免费,实际上只是免除了学生的住宿、水电等费用,仍需缴纳生活费。这一招不仅止住了学生流失,甚至一些其他乡镇的学生和本校教师的孩子也转到三河学校来上学。这给张宗昭一个启发:把面向所有学生的寄宿学校,办成专门服务留守儿童的学校呢?
对,利用现有农村中小学,创办全学期、全时段关爱留守儿童的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这样,既可以利用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师资,又方便组织留守儿童就近参加。
张宗昭找到三河学校、新红中心校、清溪镇宏文学校等3所学校的校长,与他们一拍即合:在这3所学校开展创建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试点。由关工委协调相关部门和爱心企业,给每所学校一笔费用,一是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如寄宿的寝室、温馨的室内活动场地、洗浴设施等;二是对放弃法定假日值班辅导陪伴留守儿童的老师,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协调劳动部门给每所学校1至2名公益岗位,聘请童伴妈妈,关照管理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
2021年4月,3所全学期、全时段照顾留守儿童的周末假日寄宿学校便建立了起来。
投入小、收益大,从试点到全县推广
周末,清溪镇宏文学校仍然很热闹。早上七点半,童伴妈妈严清秀就督促孩子们起床、洗漱、早锻炼。“我家孩子也在这里上初三,能陪伴和照顾这些孩子是一种幸福。”严清秀向记者坦露了她做童伴妈妈的初衷,在她眼里,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朝气与希望。
周六上午,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帮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答疑解惑。
真正让留守儿童兴奋的是下午时光。此时,篮球、足球等运动场地,手工、书法等活动场所,图书室、象棋室等文化空间全部开放,同学们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参加。傍晚时分,专门开启的“亲情沟通时间”,让孩子们在沟通室里与千里之外的父母一诉衷肠。
近乎全天候、“保姆式”的投入,农村学校能否承受这样的附加之重?已从教26年的校长罗显军娓娓道来。
清溪镇宏文学校父母在外务工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近34%,目前选择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的有78名学生。关爱这部分学生,不仅是家长的诉求,也是办好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宣汉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专门支持文件: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参与,如在确定给予每所学校改善必要设施的经费外,还给每个创建学校预算运行费用,同时给予每所学校1至2个公益岗位,用以聘用学校的童伴妈妈、厨师、保安等人员。特别是对牺牲法定假日积极参与陪伴辅导留守儿童做出显著成绩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先选优、职称评聘、干部选拔等方面给予倾斜。
罗显军说,由于利用的是学校现有人员、设备,启动费用很少。全校近百名教师,约三分之一的老师愿意加入到值班队伍中来。尽管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的专长教师不足,但老师们的奉献精神让这项工作运转了起来。
“实际上,这项工作没花多少钱就办成了大事!”罗显军说,就学生及家长而言,周末及假日仅缴纳每天15至20元的生活费,全年除掉寒暑假,按照88天算,生均花费从1320元到1760元不等,家长的负担并没有太大增加;特别困难的学生,县关工委还通过各种资助渠道予以解决。宏文学校每周需要8至12名教师轮流值班,一年下来,运行费用没有超过10万元。按此计算,实现全县约80所农村学校全覆盖,整体投入还是可以承受的。
张宗昭说,目前给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每校3万至6万元的改造费用,主要用于完善寝室、浴室、食堂、室内活动等必要设施。因此,这两年,共创建了14所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有近1200名留守儿童得到了全学期、全时段、全天候关爱保护。
记者了解到,预计到2025年,宣汉县将建成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80所,覆盖全县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学校。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在最近的地方,得到最好最周全的照顾。
推动留守儿童照管进入制度化建设新阶段
“在周末假日寄宿学校收获了什么?”
面对这样的问题,普光学校八年级一班的严成彤早有答案。有了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后,课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周末我不再是孤单的一人,能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度过。打羽毛球、打篮球等活动都是我平时在家想都不敢想的。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学到了很多。”严成彤高兴地告诉记者。
“寄宿学校不是重复学校的内容,更不是给学生补课!”从创办开始,张宗昭和校长们的思路便达成一致:要更多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用真诚的陪伴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他说:“我们还要引导家长尽可能地负起家长应承担的责任!”
正缘于此,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严禁给学生上课,而是全力开展生活关爱、兴趣关爱、心理关爱、安全关爱等活动。
有人担心,把学生更长时间地放在学校,农村学生的实践锻炼是否更少了。事实上,各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学校,都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上,不仅有必须完成的洗衣、整理寝室、做饭等生活劳动,还有社会考察等实践活动。在普光学校,有专门的一片山坡,每个班都有一块“自留地”。课余时间,老师在此会带领同学们翻地施肥浇水种菜。去年,八年级学生种菜获得大丰收,1500多元的收入让同学们兴奋了好长时间。
普光镇柳池中心校校长李显春总结,学生周末假日寄宿后,有了规律的生活,上午打瞌睡的状况不存在了;学生有了更多学习时间,学业普遍有进步;与老师、同学的沟通时间增加了,大家的性格都更开朗了;丰富的活动和锻炼,让孩子们身体更强壮了。
“过去我们担心学生长住在学校,是否与家长、家庭的感情疏远了。但实际上,因为我们有儿童与家长沟通的固定制度,有老师的各方面辅导,留守儿童反而更理解家长的不易,更懂得感恩了!”李显春说。
对于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的变化,家长们喜不自禁。三河学校学生彭晓雨的妈妈说:“这真是一个好政策,外出打工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学校的寄宿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宏文学校龚欣宇的家长说:“学校让孩子们学会了洗衣做饭,不再是回家什么都不会做的娃。我儿子这两年变化特别大,懂得感恩了,懂得父母在外打工赚钱不容易。”
周末假日寄宿学校从创办到稳步推广,收到了留守儿童满意、外出农民工满意、创建学校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这一试点正产生更大的示范效应,目前,达州市已经决定,今年内每个区市县建设不少于10所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人员与管理由各地教育部门统筹协调。这意味着,长效化常态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照顾问题已经进入地方政府制度化建设阶段。
观察与思考
立足当下,四川省宣汉县试点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有何借鉴意义?调研发现:
第一,用巧劲。在过去众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照顾留守儿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到痛点,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了依托现有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依赖现有的农村教师队伍、依附学校的组织运营能力的可行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照顾留守儿童如何组织、靠谁实施、如何有序长效的难题,可谓事半功倍。
第二,做法实。创建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不是简单地把留守儿童“圈”起来,而是结合儿童的实际需求,开展学习、社会实践、心理关爱等各项行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孤独、胆小、怕交往、心理障碍等问题,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多所试点学校反映,通过精心陪伴,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更密切了,实践能力更强了。学校、家长、学生、社会对这一举措都交口称赞。
第三,见效大。该做法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有资源,不铺摊子,不大量增设人手,地方财力可承受;同时,学校没有大包大揽,通过收取学生必要的生活费,让家长牢记自己对留守儿童的养育责任,形成鲜明的社会导向;此外,还把为留守儿童服务与教师的评优晋升等激励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对教师的正向激励。这一探索兼顾了地方财力与家长责任,找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可持续之路。